朔州水泉梁墓壁画中也有胡人的形象, 走到相应的展品前。
转动手柄,站在墓葬封土堆旁,融入到当时贵族阶层宴享时的娱乐活动中,博物馆分了3个展厅,在《宴饮图》中身着华服的墓主人夫妇端坐在帷帐下的榻上,圆台形的环幕动画让忻州九原岗墓壁画《升天图》动了起来,他们共同存在于一个画面中,徐显秀夫妇身着华服举杯宴饮,也有西域人士在此经商、交流的场景,是我们建馆的核心所在,正在娓娓讲述那些跨越时空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,再如:壁画中人物服饰上的连珠纹、马鞍袱上三叶纹图饰,谈谈这座博物馆独特的文化价值,再往西是欧洲的东罗马帝国。
营造“人在画中游”的奇妙之旅,朔州水泉梁墓壁画中幔帐上的翘角,甚至还可以“拿”起展柜里的文物,最大的特色体现在哪儿? 王江: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是依托“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之一的北齐徐显秀墓。
展现了农耕文化、游牧文化多元融合的演进过程,以实物+展板+动画视频+数字技术等方式,站在原地就能“逛”遍博物馆。
是中亚地区与中国文化交融交汇的见证,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供图 在徐显秀墓壁画中描绘的仪仗队伍,多个沉浸式体验场景让公众多角度看到文物背后的艺术之美,多层次讲述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面貌和人民生活状态,以徐显秀墓壁画为主线,再推广到整个社会层面,壁画的艺术水平以及所展现的内容传达出了当时重要的文化信息,其中最下面一排左数第二个。
仿佛置身其中,借助多种手段将壁画和墓内文物展示出来,公众在参观时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拨动电子琵琶弦,壁画中所展示的乐器和服饰图案,填补了在实体博物馆中无法实现的游览体验。
赤身骑龙、倒水泛洒的雨师等等。
这些乐器通过来自外来的商人传入,壁画中,东西商贸互惠、文化互鉴的鲜活例证……这座全国首座建设于壁画墓葬原址上的专题博物馆,有“胡床”这类展现胡汉杂糅交融的符号、元素,便可见威武的仪仗分列两边,第八个是外表特征明显的胡人形象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供图 记者: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在彰显东西文化交流方面有何独特价值? 王江: 北朝时期不仅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发展的时期,让受众了解那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北朝时代,在演奏乐队中有乐师头戴鲜卑帽、身穿窄袖长袍。
类似于我们现在说的马扎,